

State Health
- 2018年3月26日
搶攻腸道益生菌 機不可失
上(2)月28日,一篇發表在《Nature》的文章為腸道微生物態研究帶來變革,以色列魏茲曼科學研究所的Eran Segal教授,經研究1046位不同人種的以色列人腸道菌相,並整合國際多組重要資料庫數據後得出重大結論,人體基因只影響了1.9%的腸道菌相,換句話說「有高達98%的腸道菌相,是由基因以外的環境因子所決定」,這也為腸道健康相關食品與藥品的未來發展的潛力,提供了最有力的註解。 本月9日,另一篇由中國上海交大所發表的《Science》文章,更利用傳統糖尿病飲食搭配高膳食纖維飲食,大幅降低糖尿病2型病人血液中醣化血色素含量,爾後他們更將攝取此高纖飲食的病人糞便移植至老鼠體內,也證實觀察到同樣效果,最後更成功鑑定出15株有利於糖尿病病人的益生菌種。本篇研究進一步佐證了藉由飲食控制腸道微生態並達成疾病緩解的可行性。 人體腸道中預估居住超過100兆細菌,比人體的細胞總合多了十倍,近年有愈來愈多的研究指出,腸道微生態不僅決定人體健康與否,更廣泛影響了各種人類疾病,包含感染症、癌症、代謝症候群所導致的肥胖與糖尿病、過敏與免疫失調性疾病、退化性疾病如阿茲海


State Health
- 2018年3月18日
孕媽咪注意! 打擊妊娠紋有招
女性從懷孕的那一刻起,身體每天都會有不同的變化,而妊娠紋則是女性成為幸福媽媽的證明,但許多媽咪會因為斑駁的紋路影響自信,甚至陷入焦慮與憂鬱情緒。生基婦產科總院長張甫行醫師建議,適時的按摩與保濕,不只可安撫寶寶的情緒,還能減少妊娠紋產生。 張甫行醫師表示,懷孕會產生妊娠紋的原因,是因為媽咪在懷孕的時候,體重在短時間內突然增加太快速,就會讓皮膚裡面的纖維斷裂或損傷,導致肌膚表層留下波浪狀的花紋,透過按摩不只可以減少妊娠紋產生,還能平撫媽媽的心情,也可以和寶寶說說話,讓孩子感受懷孕過程的胎教。 已經懷第二胎的親子部落客茜茜,腹部完全看不到妊娠紋,她透過影片向讀者分享按摩心法,在懷孕期間她常會覺得腹部肌膚乾癢,這時她會使用按摩油按摩肚皮,緩解癢的感覺。 每次按摩前,茜茜習慣倒約10元硬幣大小的按摩油於手心,再由鼠蹊部開始由下往上輕柔地按摩,接著可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鐘畫圓;此外,腰側、手臂與大腿也是孕媽咪很容易遺忘的地方。在按摩時她也會與寶寶說說話,對她來說,按摩肚子是與腹中寶寶最親密的時光。 張甫行表示,因為肌膚乾燥,若直接按摩容易造成拉扯,建議搭配按摩


State Health
- 2018年3月18日
孕婦吃魚油&益生菌 減少幼童過敏
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研究報告顯示,婦女在懷孕與哺乳期間補充益生菌和魚油,可能降低幼童對食物過敏與患濕疹的風險。 科學家研究發現,懷孕婦女從孕期20周開始每日服用1顆魚油膠囊,並且在哺乳的3到4個月持續服用,小孩對蛋過敏的風險降低30%。 此外,孕婦在懷孕36周後開始每日補充益生菌,並在哺乳的3到6個月持續進行,會使小孩患濕疹的風險減少22%。 該份報告刊登在PLOS Medicine醫學期刊,內容分析400項研究,研究對象涵蓋150萬人。 報告並提及,沒有證據顯示在懷孕時避免食用可能引發過敏的食物如花生、牛奶和雞蛋,會影響小孩食物過敏與濕疹。 魚油被視為具有抗炎功效,或許可解釋為何服用魚油可以降低食物過敏的風險,但益生菌可能降低濕疹風險的原因,目前則不得而知。 主持這項研究的倫敦帝國學院過敏專科醫師波以爾(Robert Boyle)表示,「小孩對食物過敏以及患溼疹是全球愈來愈嚴重的問題。雖然過去有研究指出婦女在懷孕時補充這些營養品可降低食物過敏和溼疹風險,但沒有任何一份報告像我們這樣進行全面性的數據分析」


State Health
- 2018年3月9日
廣告中具神奇效果的磷蝦油,真的對身體好嗎?
今年跨年給自己放了一個三天連假,終於有時間坐下來看電視,卻猛烈放送著磷蝦油廣告,看得頭有點痛,我個人是不太相信廣告中呈現的夢幻神奇效果,所以我們來談談磷蝦油。 海洋中磷蝦的現況 從生態來談磷蝦,記得去年陪孩子去海科館看IMAX的鯨豚電影,有一幕藍鯨吃掉磷蝦群,好震撼!藍鯨主要食物是磷蝦,其次是橈足類與小魚,而且藍鯨一天要吃5000kg的磷蝦耶!地球上的磷蝦到底夠不夠鯨魚、企鵝與我們吃啊? 目前地球上有超過5億噸的磷蝦,科學家發現近40年來南極的成年磷蝦減少了80%,研究人員爭論是氣候變遷還是商業行為所致,根據科學家的說法,現在人們捕獲的數量只佔現今磷蝦數量的一小部分,離漁業觸發水平(trigger level)還很遠,但是英國南極考察隊(BAS)則表示磷蝦捕撈正在加速。 磷蝦的生活條件特殊至今無法人工養殖,科學家也發現海洋變暖有助於磷蝦孵化,但是海洋冰層減少也讓磷蝦棲息處減少,或許是磷蝦減少的主要原因。 目前南極磷蝦捕撈業必須得到南極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委員會(CCAMLR)的嚴格監督,以保證南極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而海洋之友標章(Friend of


State Health
- 2018年3月2日
攝取葉酸不足 男嬰出世一周後腦長「尾巴」
中國大陸一位潮汕父親抱著出生僅7天嘅BB衝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南院區鄧躍飛主任醫師嘅診所。原來,BB出世時,後腦勺生咗一條「小尾巴」,有小拇指咁大,每天都繼續變大。 醫生表示,男嬰先天性顱骨缺損,顱內的物質經此缺損向顱外疝出,形成「小尾巴」,需要盡快進行手術。否則腫物快速增大,頭皮越撐越薄,腫塊可能被撐破,若腦脊液流出會導致顱內感染。主要係因為孕婦在妊娠期因葉酸攝入量不足是導致。因此,預防發育畸形,媽媽應常規服用葉酸,並且定期進行產檢。 除咗因為BB年紀太細,接受全身麻醉和手術切除嘅風險高外。同時,「小尾巴」周圍嘅顱骨缺損並且頭皮很薄,腫物粘連,要完整分離並切除很困難。加上手術前,BB嘅血鉀偏高,心率過快,需要小心進行該手術。 好彩最終醫生為他進行手術,男嬰依家嘅情況良好,正準備出院。 轉載自: https://hk.news.yahoo.com/%E9%A9%9A-%E6%94%9D%E5%8F%96%E8%91%89%E9%85%B8%E4%B8%8D%E8%B6%B3-%E7%94%B7%E5%AC%B0%E5%87%BA%E4%B8%